卡尚记忆

.缘起

当Amir和我探讨伊朗行程时,不停抱怨我留给卡尚的时间太短。

“2天,2天怎么够?你什么都体验不到的!”

“可是设拉子、亚兹德我也就安排2天时间,卡尚没有那么多景点可以看吧?”

“你还是没有理解这次来伊朗的意义,卡尚的重点不在景点!你要来体验卡尚的生活方式,你要做一回卡尚人!再说了,难道你就不想多花一点时间待在‘我们’的民宿里吗?”

“well,你的意思就是花时间来场‘卡尚瘫’呗?”

“对,没错,那么就这么决定了,卡尚,4天!怎么样?”

“4天,和伊斯法罕一样久了”

如果伊斯法罕半天下的话,那么是不是意味着卡尚组成了我的另一半天下?不过对于拥有一家当地民宿的我们来说,没错,我们设计改造了当地的一所古宅,使之成为民宿,4天,4天,4天也就让我走马观花一回吧。

.Amir其人

总而言之,Amir是一个妙人。

他是我在日本研究室的前辈,伊朗人,我硕士他博士;据我的圣斗士大师姐告诉我,她刚进研究室的时候,Amir就在了;总之他是我们研究室导师以下第一人。顶着如此光环,以致成为谢顶本谢的大师兄,本以为是个根正苗红,不苟言笑的大学者。岂知,博士要是风趣无厘头起来,真的会要你命的。

在某些风俗习性上,同为文明古国的伊朗似乎比我们的邻国更为相近。比如,入学的第一天,身为大师兄的Amir就觉得请我吃一顿昂贵的回转寿司是他的义务。来自礼仪之邦的我,怎么可能输阵?于是我们俩充分阐释了什么叫做礼尚往来,什么叫做“冤冤”相报何时了。

也正因此,我们逐渐熟稔。外向风趣且又心思细腻的大师兄,总会不经意间爆出让我等普通人艳羡的生活,最可气的是作为主角的他还一副“当たり前”的无辜感。

这不,2年前,当我在出租房内吃着泡面,精打细算本月开销时,收到了他的消息。

“HEY,SAM,我之前在卡尚买的古宅,想改造设计成民宿,一起不?”

我脑海中瞬间浮现出上图这张“欠扁”的脸,然而手指却很诚实的输入着,

“当然一起了,设计完,我可是要做房东的!”

.卡尚家里卡尚瘫

卡尚是本次波斯之旅的最后一站;经历了10天每日3W步的暴走,外加3班夜巴的洗礼,不得不承认步入3字头的我体力大不如前。

坐在伊斯法罕开往卡尚的大巴上;累积的疲劳感开始作祟,当周围的房屋开始变得稀疏,我也迷迷糊糊见了周公。惊醒的时候窗外已满是黄沙,提醒着我即将到达我在伊朗的家。

卡尚城外是著名的马拉尼亚沙漠(Maranjab Desert),伊朗第二大沙漠。

阳光经黄沙折射后散发耀眼的光芒,远处则是隐隐绰绰的山峦,无需费心构图就能够拍出满意的照片。

抵达卡尚客运站时,又到了晌礼的时间,《古兰经》的诵读声响彻全城。

我一直无法适应伊朗人2点吃午饭,9点吃晚饭的习惯;每当我5点多拖着饥肠辘辘的身体走进某餐厅时,“不好意思,我们还在午休,晚饭还未开始营业”。每每如此,作为一个肾上腺激素刺激大脑皮层,引起相应神经中枢反应,胃部肌肉收缩的患者,内心咆哮着,精神食粮真的能饱肚子(笑)。

十多天的波斯之旅,给我一种伊朗人家家户户都拥有私家车的错觉,白天姑且不论,即使凌晨的德黑兰主街依然川流不息。毕竟这是个油比水还便宜的国度。

卡尚客运站距离古城约15分钟的车程,小城市的另一个好处在于顺畅的交通。在诵读声消逝的那一刻,我总算踏进了Saraye Amir。

3.1      Saraye Amir里的唠叨

“第十二天,来伊朗的第十二天你才来卡尚,你本该第一天就出现在这里的”

“来了总比不来好,是不是?何况还有德黑兰、设拉子、亚兹德、伊斯法罕排队等着我宠幸呢”

“你总该来看看我们的设计,看看这些巧妙的构思(笑)”

“是啦是啦,这不来了么,啊,我最爱的水池… …”

Amir式的欢迎总是这么“热情”,拌嘴兄弟的日常开启了真实的卡尚生活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 说来惭愧,身为Saraye Amir的设计者之一,第一次驻场竟然是2年后。当映入眼帘的种种,与脑海中的图纸一一重叠,唤醒了我对于每一次讨论的记忆。

于是忘记了时间,忘记了饥饿,开始在这两层的空间中上下窜梭,寻找设计时自以为是的每一个亮点。像是在参与一场寻宝游戏,找寻2年前自己埋下的宝藏。

遥想设计时,Amir依然在北海道挣扎着他的博士论文,我则在魔都为了生计奔波,团队只能通过网络进行二维的讨论。当方案转入施工阶段,这时就需要介绍我们团队中贡献大大的Mehdi了,发音类似“美的”;每次喊他名字,总让我有一种被空调吹拂过的清凉感。其实他的名字更接近于“美黑的”,因为我们无法发出H的音,只能委屈“美的”兄了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 Mehdi和Amir属于发小,成长过程中默契的同时选择了建筑设计;一个扎根波斯本土,一个则漂泊五大洲各个国家。按照故事线的发展,我貌似成了团队里万恶的第三者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 相较于我和Amir,Mehdi兄浑身散发出纯粹的建筑师范儿。拥有强烈的个人主义色彩(这个需要在实际相处中才能体会),带有摇滚明星一般的狂烈艺术摇摆,以及不可或缺的八卦精神。

若不是Mehdi兄在卡尚大半年的驻场,与施工方探讨每一处细节、解决每一个施工难题。今天呈现出的Saraye Amir可能会是另一番风貌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 庭院中央的喷泉水池,希冀给这个炎热的玫瑰之城带来一丝清凉。马赛克的铺地由厨房铺设至水池边沿,正对楼梯入口,是波斯地毯的现代语汇暗示。(设计时我脑海中浮现的完全是马赛克式的戛纳红毯,各路毯星四仰八叉的窘态)

波斯人似乎是天生的艺术家,你也许会厌倦遍地的清真寺,可是你一定会惊叹于结构、穹顶、纹样的多样性。

对伊斯兰建筑的喜爱源于无穷无尽的拱券。究其根本,大约是工作中的我永远不会也不能运用此类元素吧,类似“得不到的就更加爱,太容易来的就不理睬”。

我从不吝啬对于上图场景的喜爱,可以算是最爱,没有之一。对称的拱券形成一个取景框,框内运用相同母题的门窗虽不对称,但是附上入户的台阶,几株绿植又神奇的达成一种平衡感;终究是自家“孩子”的缘故,我总能在这幅场景中找寻到一丝心灵的慰藉,一份安定感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 既然原本就是一间古宅,设计时我们希望Saraye Amir保留住家的特性。因为房屋本身已被认定为伊朗国家遗产,受到法律的保护,所以结构性的大改是被禁止的。每一间客房内加建洗手间以适应“宾馆化”的改造方案被无情的枪毙了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 我们更乐意让人们走出客房,在公共空间休憩、交流。想象一下在自己的家中,难道我们不是花在客厅的时间多过卧室么?

            所以除了围绕庭院的公共空间,我们还设计一间公共厨房和一间影音室。“家里该有的这里都要有”也成了Amir最常挂在嘴边的话。

我们并没有因为追求客房的最大化而牺牲应有的公共空间。这应该是做自己业主的最大好处,任性的保留自己的想法,不向“不可以”、“没预算”所屈服。

收回思绪已然3点多,精神食粮果然对我这种俗物是不适用的,肠胃开始揭竿起义,叫的震天响。吃完午餐室外依旧骄阳似火,9月的卡尚延续着夏日的燥热,那是一种汗水刚脱离毛孔就完全蒸发的热。Amir建议我,“be like a local, take a nap”等傍晚消暑之后再出门不迟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 这倒让我想起我在亚兹德的一段经历。

某个午后,当我瘫在艺术之家的硬质沙发上时,被店员小哥“不好意思,我们现在需要休息一会”而扫地出门。尔后惊异的发现街上的大小店铺竟都关了门,一时不知何去何从。我曾问旅途中遇见的伊朗小姐姐,她一头雾水不知如何作答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 当我把问题再次抛向Amir时,总算得到了答复。

“他们要午休”

“生意也不要做了吗?”

“所有人都午休了,还做什么生意呢?”

“那游客怎么办?总有一些人需要买东西吧”

“总不能因为这一点就不休息了吧,亚兹德人民很随性的”

“卡尚商店也一样下午关门吗?”

“卡尚人更随性,我们不像中国人民那么勤奋,所以我们不是全世界第二大经济体,而且你们总有一天会第一的。伊朗人则需要休息时,就好好休息。”

“我就当这是种褒奖吧”

“本来就是。说回那个伊朗小姐姐的一头雾水吧,因为对她来说(休息)是理所当然,所以不知该如何解释了。既然在‘家’了,那就体验一次伊朗人的时间表吧。”

于是乎,接下来的三天,我的时间表大抵变成了:每天睡到自然醒,午饭前逛上一两个古宅园子之后赶回Saraye Amir吃午饭并瘫到六七点,继续外出压马路兼觅食。“不计划会死星人”的我第一次如此随性的旅行,没有目的也没有必须要去的景点。

.玫瑰卡尚

4.1城镇篇

卡尚地处德黑兰与伊斯法罕之间,距离两座城市皆为3 小时左右车程。以玫瑰之城见称,更是最美波斯花园云集的小城。在卡尚可以体会到德黑兰所没有的慢节奏,伊斯法罕所没有的亲和感。

旅游业的发展,必然伴随着不可逆的风景、人文的商业化;有人对此甘之如饴,有人却嗤之以鼻。

尚未蜚声驴友圈的卡尚,保留着罕有的淳朴。除了极少数敏感的商店主,操着浓重波斯口音用中文叫卖着玫瑰水,玫瑰精油外;你所遇见的大部分卡尚人,会对你腼腆一笑之后低下头去,避免眼神的接触。如果你有幸遇见下学的女高中生们,别讶异于她们的热情,记得对她们say hi,相信那爽朗的笑声一定会让你内心泛起小小涟漪。

一篇只谈论美好面的文章,必定是虚假且伪善的。世界从来都没有那么完美,你若想要慢节奏,就一定要习惯矮破旧;你若想要原生态,就一定要习惯欠发达;而这就是卡尚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 距离卡尚一小时车程的奥比扬奈村,是一座距今至少有2000年历史的古村落。由于地理位置偏僻且自然条件恶劣,居民们曾长期与世隔绝。现在村民仍在使用古老的巴列维语,这在伊朗其他地区非常罕见,因而奥比扬奈被称作伊朗文化的活化石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 村落最为著名的是一排排红色的砖土建筑,因为房屋建造时都取用了红色的粘土。红色的外立面,外加村民色彩斑斓的衣着和大大的灯笼裤,显得村落是那么的与众不同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 这里和世界上所有的古镇类似,遭遇着高龄化的问题,走出村子的年轻人更愿意在德黑兰打拼。作为游客,你也许会感动于“老奶奶们坐在自家门口望着游人们微笑”的那个瞬间。可那些破败的房屋像是某种警示,20年30年之后,破败会否像癌细胞一样传遍整个村落呢?

            伊朗的土地和房屋私有制,导致国家或者开发机构很难在这里有所作为。居民的意志占据了绝对的主导,2000多年的存续导致村民很难接受所谓的“改造”。他们喜欢游客,可是不喜欢大规模的游客所带来的生活困扰;他们想要好的生活方式,可是不想通过出卖安宁来换取;或许他们才是想的最通透的人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 来往村子的路上,会路过某核设施。路边的波斯标语提示着“不可拍照”,所以除非想和兵哥哥来个亲密接触,否则咱只是把它记录在脑海中就好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 进入盘山路后,先后会路过Yarand、Komjan、Barz、Tareh、奥比扬奈村五个村庄,不要错过沿途的城堡、飞机雕塑。

4.2古宅篇

卡尚老城区随处可见波斯花园古宅,基本聚集在卡尚聚礼清真寺附近。比较著名的三大古宅为Khan-e Ameriha,Khan-e Tabatabei 和Khan-e Borujerdi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 Khan-e Ameriha更多被翻译成阿家大院,建于18世纪末,历史上多为大户人家的宅院。建筑格局上多为内外两院,中庭内布置水池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 伊朗古宅以精细的雕刻和工艺而闻名,大部分古宅因为之前提过的产权问题而落得无人问津,导致衰败。即使阿家大院,内部也多有斑驳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 Khan-e Tabatabei塔巴塔巴依宅院和阿家大院比较类似,长方形中庭对称设计,中庭设置水池。

古墙的花纹雕刻无不彰显当年的气派。

4.3浴室篇

         逛腻了精致细腻的古宅,古城里还有美轮美奂的土耳其浴室——艾哈迈德苏丹浴室。与中式或日式浴室不同,这里将土耳其和伊朗风融合一致,历经500年岁月,依旧风韵犹存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 小小的浴室让我深深体会了土耳其浴的复杂性,每一个房间都有其功能,或通过大厅或通过通道将其串联。浴室内部贴满了各式各样的马赛克瓷砖,即使审美疲劳如我,也不禁发出一声感叹,伊朗人太他娘的会生活了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 参观完一层内部,不要急着离开。浴室的屋顶有着极佳的眺望平台,可远眺古城,亦可近玩采光风井。

4.4纹样篇

            波斯的力量在于细小和重复,每当抬头仰望穹顶,被震撼的同时不禁好奇他们当年是如何建造的。其实波斯的纹样有着浓厚的世俗气息,不仅存在于工艺品中,还存在于生活中的点滴。

.写在最后

          慵懒总是要付出代价的,当我整理本次旅程,错过了诸如费恩花园(一点都不后悔,我对波斯园林真的爱不起来)、马拉尼亚沙漠里的星空(超后悔,想去沙漠拍星星)、地下城、黄土城堡、卡维尔盐湖等等景点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 事后回想也许会后悔,但是下一趟卡尚之旅,我想我依然会选择卡尚瘫。

卡尚有一种让时间慢下来的魔力。至少对我这个规划狂魔来说,第一次没有制定死行程,一边走一边看着周围的人与事,偶尔进入路过的店,偶尔与路人搭讪聊天。


旅行原本就是这么简单。

最后的最后,希望你们能够在卡尚度过美好的一天,能在Saraye Amir内找到久违的平和感。

关于我:

Wechat:

(请备注saraye amir)